工作时间: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发布日期:2019/11/8 15:14:17 访问次数:0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培养模式及培养特色,也是学校组织教学和质量监控的基本依据。为适应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和《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试行)》,紧密围绕学校转型发展,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战略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激发人才培养活力和潜力,在总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基础上,充分考虑人才培养方案的稳定性和前瞻性,学校决定开展 2020 版师范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结合我校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办学特色,制定了通化师范学院2020版《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征求意见稿)》。
请您根据以下几点说明对我们的培养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谢谢您!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适应教育部对师范专业建设的新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师范生成长发展规律,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以提升师范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改革师范教育人才培养为动力,推进师范教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从源头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师范生“一践行三学会”的教师胜任力,着力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质朴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重塑“专业+特长”的师范人才培养体系,注重通识教育,深化专业教育、突出特长教育,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朴实敬业的基础教育师资。
(二)基本原则
(一)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加强思政教育,深入挖掘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及各教学环节的育人功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及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为基础教育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师资。
(二)学生中心,因材施教
坚持学生中心理念,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分层次、分类型、分方向培养;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选课,原则上各专业需制定可供非本专业学生选修的辅修专业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权,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三)产出导向,能力为重
遵循产出导向理念,认真分析国家及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紧密结合教师岗位需求和本专业特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形成可评价的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毕业要求确定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明确课程逻辑关系,保证行业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四)协同育人,强化实践
发挥区位优势,深化协同育人,促进校地互动,结合基础教育需求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教育;加大实训力度,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开设实践导向课程,推动“学中做”“做中思”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做实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探索建立完整的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构建更加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五)全程融入,创新发展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注重学生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培养。积极开设具备学科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分的实施,有效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形成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
1.培养目标:
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认真调研专业社会需求,做好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分析,结合专业认证和基础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内容包括知识目标、能力达成和素质养成目标,充分体现专业传统、优势和特色,既符合学校办学宗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又能反映学生必备的知识、能力及毕业后 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
2.毕业要求: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充分反映学生毕业时从事教师行业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形成对培养目标的有效支撑。要充分覆盖师范专业认证“一践行三学会”(即: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全部能力要素。
(1)毕业要求应分解为具体的指标点;
(2)毕业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
(3)建立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矩阵图;
(4)建立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矩阵图。
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表述应明确、清晰、具体和详细,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
(四)课程体系结构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生物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要求,结合我校专业实际,建立符合我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结构,原则上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创新创业与实践课程三大类构成。
(五)具体要求
1.对照标准、统一认识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制定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为师范生毕业5年后能够达成的专业成就,“毕业要求”为学生毕业时必须达到的核心能力素质,即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
2.反向设计、编制矩阵图
“培养目标”是培养方案的最高指示,依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师范生所需达到的“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中学生需具备的能力设计“课程体系”,每个专业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标注的6-12门专业必修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同时,编制两个矩阵图:(1)“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矩阵图,(2)“课程体系”支撑“毕业要求”的矩阵图,并确立各指标的支撑强度。
支撑强度的含义:H表示支撑支持强度高,M表示支撑支持强度中等,L表示支撑支持强度较低。
矩阵图支撑要求:(1)每项培养目标能够100%被相关的毕业要求支撑。毕业要求应覆盖《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的8条。(2)每门课程能够100%支撑相关的毕业要求,每项毕业要求能够100%被相关的课程支撑。矩阵应覆盖所有必修课环节,选修课划分为课程模块,按照课程模块支撑毕业要求。
通化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019年11月7日
上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