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我们应怎样调整好心态?

发布日期:2020/4/2 6:28:28 访问次数:0

人生当自勉,学习需坚持。从这一刻开始,我依旧是我,只是心境再不同。不论今后的路如何,我都会在心底默默鼓励自己,坚持不懈,等待那一场破茧的美丽。

2020年的开端和往年都不同,本该热热闹闹的开始,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瞬间变得安静了下来。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意料之外的,我们能做的只是欣然接受并努力改变。正如每个人的人生也是如此,未来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唯一应对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足够地强大。

疫情期间,宅家不出门。你是否常常和家人起冲突?你是否因疫情扩散而内心焦躁不安?你是否因受困家中时时苦恼叹气?

如何恢复心理平衡?

网友:由于“新冠肺炎”,我每天都处于极度紧张中,不停地洗手,不停地摸自己的额头,担心自己会不会发烧了。我总觉得自己也许有心理疾病,该如何判断我是否心理异常呢?

心理专家:这位朋友你好!你的困扰是处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人都存在的问题,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当人们意识到面临重大变化或威胁时会无意识地产生一系列心身反应,即心理应激。在疫情的应激下,人们可能出现如下反应:

情绪反应

焦虑、愤怒、抑郁等。例如,有的人会因为对病毒在传染性和致死性上的未知而感到焦虑和恐惧,总会担心自己或旁人患上新冠肺炎,会苦恼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是个头,甚至会对什么是自己能做的感到完全不知所措,难以放松,甚至不能如常生活。你的过分担忧和极度紧张即属于此类状况。

认知反应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负性思维增多、多疑等。 例如,只关注刷新疫情相关新闻,反复讨论推演疫情的危险性等,这种选择性注意又会进一步导致信息超负荷,满溢的压力感扑面而来。再如,总疑心自己可能被感染,对身体各种感觉格外关注,甚至将一般的身体不舒服与“疫情” 绑定联系起来。你对于自己是否发烧或有心理疾病的关注即属于后一种情况。

行为反应

反复查看疫情消息、反复洗手、反复测体温、不断地囤积食物与口罩等用品;动作迟钝、逃避、人际冲突、开始或加剧饮酒吸烟、伤害自己或他人等。你提到的不停洗手与摸额头则属于应激行为反应的一种。

身体反应

心慌气闷、易出汗、易疲倦、食欲下降、失眠、做噩梦、 易从梦中惊醒、肌肉紧张、发抖或抽筋、疼痛、血压升高、女性生理周期紊乱等。你目前可能还没有遇到这些状况,如果有的话请知晓这些都是心理应激的正常行为反应。



总而言之,上述身心反应均是正常人在疫情应激下(非正常处境中)的正常反应,这说明了我们对疫情的危险做好了身体与心理上的战斗或逃跑准备。所以请你不必过分恐慌。在了解了自己的状态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适当调节,从而更好地帮助自己恢复心理平衡以度过危机。

1.主动认识并接纳自己的各种心理或身体反应变化。

2.反思自己是否有高估危险性、灾难化结果、低估个人应对能力的思维;如果有的话,可以通过拓展思维视角的方式增加思维弹性。

3.尝试合理宣泄情绪,可通过锻炼如做一些室内运动,或通过替代性消除,如在一张纸上先写下自己的烦恼和焦虑,然后将这张纸撕掉。



4.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行动计划,如作息安排、运动计划、娱乐安排、工作计划等,并落实行动。

5.积极与亲朋好友交流沟通,彼此支持陪伴。

如此用“心”, 让你“宅”中成长

(1)乐观坚韧,心怀希望

在我们对疫情期民众的心理状况调研中发现,对于600名之前在湖北待过的民众而言,对未来乐观的预期能有效地调节疑病所带来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无论身处何方,保持内心的乐观与坚韧,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信念这份强大的心理力量也是自我最大的免疫力。

(2)懂得感恩,珍惜既有

当看到一个个与时间赛跑、与亲人离别、与病毒决战的“白衣战士”们,当想到一幕幕口罩留下的勒痕、义无反顾的逆行、倾其所有的捐赠,我们眼中饱含泪水,感恩守望相助!也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能平“宅”在家,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疫情时期,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和人生的每一个此时此刻。



(3)专注做事,力所能及

“宅”为我们提供了“宁静致远”的好时机。一方面努力去为这次疫情做点什么吧,如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帮助邻居和社区有需 要的人。当尽己所能地投入其中时,自然会收获发自内心的喜悦;另一方面将手头的学习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和规划,全心专注,聚精会神地去做好这些事情时,这样就会感觉时间飞逝了。

(4)展示爱好,静心阅读。

和平时忙碌相比,“宅”给人们带来了“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乐趣。可以花式烹饪、可以优美舞姿、可以一展歌喉、可以练瑜伽打太极,满足自己的爱好,让生活有趣多彩。当然,也可以安静下来读读书,在阅读中寻找内心的平和宁静,内观自我的生命意义和价值,静心、定心与安心,遇见那个真实、有温度、有情义的自己。

保持一个好的心态。不恐慌,不焦躁,胜利终会属于我们,让我们一起迎接美好的未来!

 

 

 

 

 

图文 | 团委科创实践与志愿服务部

排版 | 孙碧珩

生命科学学院

2020年4月2日

工作时间:

联系人:

联系电话:

13123456789